您現在的位置:融合網首頁 > 芯片 > 產品 >

Intel戰略重組緣何遭員工抵觸

來源:孫永杰 作者:孫永杰 責任編輯:方向 發表時間:2016-07-20 11:23 
核心提示:眾所周知,英特爾進入移動市場之時,為了彌補與ARM架構相比其在功耗的軟肋,將性能作為其移動芯片的賣點。但鑒于當時智能手機的應用遠沒有現在豐富和復雜,這個賣點很難得到終端廠商及市場和用戶的認可。之后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越愈演愈烈,在催生更多應用

本文原標題:《CEO當反思:Intel戰略重組緣何遭員工抵觸》

據外媒報道,英特爾CEO布萊恩•科再奇(Brian Krzanich)最近在業務匯報會(Business Update Meeting)中受到了員工們的質疑,主要包括此前高達12000人左右的裁員、移動市場的失利、公司戰略重組、CEO薪酬等,有員工甚至質疑科再奇是否具有繼續擔任英特爾CEO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為何此次英特爾重組會遭到員工如此的抵觸,甚至是反對?當然,我們不排除作為英特爾近10年來最大規模裁員,員工(包括被裁和未被裁)出于私心可能存在的不切實際和過激的言論,但鑒于此前英特爾的市場表現及從去年開始的重組,科再奇也應理性反思。

首先是以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戰略。眾所周知,自科再奇擔任英特爾CEO后,移動市場始終是其引領英特爾戰略轉型的重點。但隨著近期英特爾宣布停止部分移動芯片的開發和升級(Sofia和Broxton的Atom移動處理器),業內(包括英特爾)均認為英特爾在投入和虧損百億美元之后,其在移動市場已經基本失敗。雖然有消息稱,英特爾拿下了蘋果最新iPhone調制解調器芯片的部分訂單,但從外界的分析看,拿下這個訂單并不能從實質上改變英特爾在移動市場退出的命運。那么為何財大氣粗的英特爾會始終未能在移動市場有所建樹?

眾所周知,英特爾進入移動市場之時,為了彌補與ARM架構相比其在功耗的軟肋,將性能作為其移動芯片的賣點。但鑒于當時智能手機的應用遠沒有現在豐富和復雜,這個賣點很難得到終端廠商及市場和用戶的認可。之后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競爭越愈演愈烈,在催生更多應用的同時,廠商又將性能作為彼此間競爭的砝碼,其中最典型的標志就是蘋果iPhone6和iPad Pro(包括iPhone6S)上采用的A9和A9X芯片,當時在業內引發了ARM架構芯片性能已經達到主流PC性能的爭論,同時也讓業內質疑為何始終在移動市場強調自家芯片性能的英特爾會在最能體現其競爭優勢之時緣何失聲?

不知業內知否注意到,自科再奇擔任英特爾CEO之后,有關摩爾定律終結的言論不絕于耳,而之所以如此,除了芯片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外,與英特爾出于經濟性考慮刻意放緩自家芯片產業的創新節奏也密切相關。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其Tick—Tock(鐘擺模式)的終結。即英特爾將事關芯片性能和功耗表現的制程技術的更新周期先是從之前遵循摩爾定律的18個月延長至兩年,直至今年宣布的三年。這種策略讓英特爾在移動芯片市場的競爭中與ARM架構相比始終處于劣勢(在制程上),并導致未來英特爾10nm制程的時間表被推遲到了2017年下半年,而7nm更是拖到了2019年之后。與之相比,今年即將發布的新iPhone芯片將首次采用由臺積電制造的基于ARM架構的10nm制程。

與創新的保守相比,英特爾在營銷策略上則顯得過于激進。在智能手機市場遇阻之后,英特爾在2014年以補貼的方式猛攻平板電腦市場,雖然補貼當年實現了平板電腦芯片出貨6000萬的目標,但因采用英特爾芯片的多為規模不大的白牌廠商,不僅沒有在業內樹立起自身在移動市場的影響力(主要針對出貨量大的品牌廠商),反而因為補貼(還是補貼白牌廠商)導致英特爾的這一激進策略是賠了本還沒有賺到吆喝(據稱僅與平板電腦相關的補貼就虧了70億美元),次年便放棄了這一策略。(責任編輯:方向)

  • “掃一掃”關注融合網微信號

免責聲明:我方僅為合法的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所發布的內容提供存儲空間,融合網不對其發布的內容提供任何形式的保證:不保證內容滿足您的要求,不保證融合網的服務不會中斷。因網絡狀況、通訊線路、第三方網站或管理部門的要求等任何原因而導致您不能正常使用融合網,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發布的內容(包含但不限于融合網目前各產品功能里的內容)僅表明其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的立場和觀點,并不代表融合網的立場或觀點。相關各方及作者發布此信息的目的在于傳播、分享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的觀點和立場,更與本站立場無關。相關各方及作者在我方平臺上發表、發布的所有資料、言論等僅代表其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對您構成任何投資、交易等方面的建議。用戶應基于自己的獨立判斷,自行決定并承擔相應風險。

根據相關協議內容,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已知悉自身作為內容的發布者,需自行對所發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負責,因所發表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等所引發的一切糾紛均由該內容的發布者(即,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承擔全部法律及連帶責任。融合網不承擔任何法律及連帶責任。

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在融合網相關欄目上所發布的涉嫌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其他合法權益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經相關版權方、權利方等提供初步證據,融合網有權先行予以刪除,并保留移交司法機關查處的權利。參照相應司法機關的查處結果,融合網對于第三方企業用戶所發布內容的處置具有最終決定權。

個人或單位如認為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在融合網上發布的內容(如,字體、圖片、文章內容等)存在侵犯自身合法權益的,應準備好具有法律效應的證明材料,及時與融合網取得聯系,以便融合網及時協調第三方企業注冊用戶并迅速做出相應處理工作。

融合網聯系方式:(一)、電話:(010)57722280;(二)、電子郵箱:2029555353@qq.com dwrh@dwrh.net

對免責聲明的解釋、修改及更新權均屬于融合網所有。

今日頭條

更多>>

熱門關鍵字

關于我們 - 融合文化 - 媒體報道 - 在線咨詢 - 網站地圖 - TAG標簽 - 聯系我們
Copyright © 2010-2020 融合網|DWRH.net 版權所有 聯系郵箱:dwrh@dwrh.net 京公網安備 11011202002094號 京ICP備11014553號
短视频搞笑视频视频分享